“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催生并成就着无数企业家的新梦想。“走出去”海阔天空,“走出去”成就“中国梦”。从本世纪初开始,一大批像崔根良、李兴华一样的苏州民营企业家,成为勇于创新的先行者,纷纷走出苏州,甚至走出国门,办厂兴业,为苏州企业抢占世界经济版图攻坚克难、奋勇争先。
在这次历时两个多月的大型新闻行动中,记者跟随苏州企业家“走出去”的足迹,按照中、南、北三条线路,北上内蒙古,南下广西,从东海之滨的福建到内陆腹地的四川,先后实地采访了位于广西的华佳集团,四川的康力电梯,重庆的攀华集团,湖北的AB集团,内蒙古的震雄铜业,宁夏的中利集团、东吴农化,新疆的天山电梯、澳洋科技,福建的宝馨科技、首创嘉净,广东的新海宜、亨通集团等20多家企业。
为了讲好“苏州故事”,记者走进企业工地、车间,了解企业的建设或生产情况,与企业家深度对话,了解在外办厂的艰难,并与当地政府部门一把手座谈,把脉苏州企业融入当地产业发展的动向。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对于企业家来说,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还是区域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物流的竞争,更是企业家发展理念的竞争。当“走出去”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捷径之一,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将成为今后企业的“新常态”。
“走出去”共识交出漂亮成绩单
“走出去”成为一种新趋势。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广大民营企业家中“走出去”发展已成为共识。大家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一向以外向型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苏州经济,由于受市场供求的变化和要素成本的影响,一些产业和产品逐渐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有些产业和产品积累了大量过剩产能。“走出去”,如今已成为大多民营企业扩大产品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抢占资源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
正是因为思想认识先行“走出去”,这些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才迈得十分稳健,并纷纷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2010年,江苏亨通集团,基于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布局,在东莞松山湖开发区建立广东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5年来,广东亨通抓住4G网络的迅速发展,依靠积极的市场策略,同时主动延伸产业链,不断抢占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如今,已成为亨通集团撬动国际通信领域的重要支点。
成都连接着广阔的西南、西北市场。作为“走出去”战略重要节点,在成都设生产基地,康力电梯比同行先走一步。如今以成都为原点,康力电梯遍布西北、西南各地,抢得市场先机。
攀华集团从2009年走出苏州来到重庆,至今已在重庆先后投资逾150亿元,涉及薄板生产线、码头、钢材市场、房地产等多种产业,凭着一股张家港精神,攀华集团将沿海发展的成功经验“复制”到这里,并影响着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
相对附加值较低的AB集团受昆山当地劳动力成本限制,来到宜昌,既获得了自身的发展,也帮助解决了三峡移民就业;而震雄铜业则通过并购破产企业,来到包头,利用当地的铜冶炼产业延伸了自身产业链;中利集团来到全国日照资源最好的宁夏建光伏电站,成为全国抢占新能源规模型企业中的民企第一人;上市企业新海宜则在创新之城深圳打造自身转型的桥头堡,这个全国服务外包十强企业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中,正努力实现“软件民工”向“软件设计师”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