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提升需要产业提高辅助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5-09-08
61

  在采访的20多家“走出去”的苏州企业中,有三种主要类型:紧跟原材料走出去,紧跟产业链走出去,紧跟市场走出去。

  对资源的渴求驱动着资源型民营企业选择“走出去”。对原材料有很高的依赖性,尤其是农业深加工企业,面对原材料供应的制约,“要么到外地采购原材料,要么将厂建到原材料基地去”,这种类型的企业从上世纪开始,就已谋划“走出去”,将生产基地搬至中西部地区。

  种桑养蚕,延绵传承五千年之久,苏州蚕桑和丝绸业一直都傲视全国。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蚕桑产业逐步萎缩。源头危机,导致缫丝企业只能另寻出路。本报新闻行动第一站选择了位于广西来宾的吴江缫丝企业华佳集团。早在1996年,华佳集团就开始分别在江西弋阳、淮安、盐城等投资设厂。2006年,广西华佳公司将缫丝厂建在来宾市象州县象州镇鸡沙村,既实现了自我的转型,又带动了当地发展。

  另一家较早追随原材料“走出去”的企业是澳洋科技。新疆优惠的产业政策、丰富的土地资源、大量的棉短绒原料以及低廉的能源价格,使澳洋科技早在2003年就迈步“走出去”。当时,澳洋还是张家港市塘桥镇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厂。凭借玛纳斯板块的巨大产能,2007年,澳洋科技一跃成为国内排名第三的粘胶短纤龙头企业,并成功上市。

  一个地区产业链上下游的聚集度,对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记者发现,紧跟产业链走出苏州的企业为数不少。在广东亨通和深圳新海宜,离厂区不远,就是这两家企业共同的配套企业华为的生产基地。而苏州宝馨科技,则完全是跟着长期合作伙伴德国施耐德的步伐,将生产从长三角转向珠三角,一路走到厦门。总部在昆山的华鼎铜业选址于包头,距离边境口岸仅有200公里,蒙古国丰富的铜矿资源运输成本较国内其他铜冶炼企业具有明显优势,且周边有众多大型铝厂、电厂以及稀土厂等下游及配套能源企业。不到10年时间,华鼎铜业就形成了10万吨粗铜冶炼、36万吨硫酸、年处理渣20万吨及3万吨电解铜的产业规模。

  生存瓶颈和竞争压力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寻求和占有更广阔的市场是企业“走出去”一个重要动因。如攀华集团、康力电梯,在做大做强市场巨大的东部地区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率先谋划,提前布局仍在培育的中西部市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鉴于西南、西北地区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康力电梯率先布局,通过物流、时间、制造等成本的降低,逐步扩大了西南、西北市场占有率。仅从2015年上半年的订单来看,销售收入即可确保全年增长30%以上,西部地区的产出占集团的比重逐年增加。攀华集团也是避开“诸侯”激烈竞争的东部沿海地区,在彩钢方面实现了西南市场与攀钢的两家“独大”。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