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苏州的制造企业正在面临严重生存危机,除企业自身的原因,很多当地人认为脱离当地实体经济水平的高房价,是制造业的巨大冲击源。
要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制造业都是苏州经济的基础,如果工业萎靡的局面长期无法得到缓解,势必会对未来苏州的经济社会都带去负面影响,而最终受伤的,依然会有房价。
高房价让苏州企业被迫离开?
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数据,2015年1月苏州新房成交均价为12464元/平方米,而到了今年3月,成交均价涨到17902元/平方米,涨幅为43.63%。媒体报道称,苏州楼市成交均价受成交结构影响较大,实际涨幅可达到50%以上。
同时,苏州的库存去化周期也降至历史新低点。而库存消化周期所对应的存销比,小于14个月,即容易引起房价上涨。根据易居研究院统计,2015年6月以来,苏州存销比从11个月开始逐步递减。去年10月至今年1月,苏州存销比降至4-6个月,今年2月,苏州存销比创下3个月的历史新低。
虽然过热的楼市已引来政府的干预,但相继出台的“楼十条”、土地“限价政策”等调控政策与疯狂的房价相比,略显温和。
房价过快上涨的状况,已经在苏州长期存在。随之而来,企业不动产成本或被抬高、员工消费成本提高、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这些都给企业带来压力,在制造业整体弱势的情况下,不少企业被迫倒闭。
据统计,今年苏州园区就有两家万人以上的台资企业宣布倒闭,一些制造业(特别是低端的制造业倒闭)开始外迁,依靠人口红利发展的苏州制造业经济,正面临困境。
数据显示,2016年1-5月,苏州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7.04亿元,虽然保持全省第一;但增幅仅有4.7%,全省倒数第一。
今年1-5月,苏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1.09亿元,增幅2.2%,也是全省倒数第一。如果考虑到苏州投资结构的变化,其中工业投资可能更萎靡。
但不得不看到,苏州制造业的困境,也与苏州经济亟待转型有关。苏州企业以轻工业,电子加工业,耐用品加工组装等为主,对较廉价的劳动力有依赖性,对新兴人才和新兴产业的吸引力不足,高房价又阻碍着城市对新产业的吸引。
如果民营经济和服务业没有发展起来,百姓收入水平无法提高,内需也无法拉动,整个经济会陷入泥沼,苏州的转型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