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提出,力争到2020年培育引进100名A类、300名B类和600名C类“菁英人才”,基本形成高层次产业人才聚集和高端产业聚集的效应。
“人才”标准细致,有别于传统人才认定标准
人才兴则百业兴。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作“人才”?名校毕业?博士头衔?高级职称?在罗湖,要被认证为“人才”,关键还是要看你的“表现”——在你从事的领域,你都做出了哪些成就、正在承担怎样的责任。在罗湖的“人才”标准里,这些才是“含金量”的真实体现。
连续3年获得《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人”;近2年内,年纳税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律师事务所法定负责人;累计获得专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近5年获得过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中心HRD Awards国际钻石首饰设计大赛唯一奖项或金奖;国际广告创意节”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三维动画奖”。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条件都被纳入了A类“菁英人才”认定标准。这些认定标准也传递出一个信息:出台“菁英人才”计划,相关部门作了大量的基础性调研。
而在A类、B类、C类“菁英人才”认定标准中,类似这样契合不同行业特点、个性化、接地气的人才认定条件还有许多。
“有别于深圳以往的人才引进政策,罗湖的‘菁英人才’认证不唯文凭,和行业标准在靠,更注重人才能力实质,因而操作性也比较强。”王建锋注意到,针对文化创意人才,“菁英人才”认定标准中就涉及到了很多有“含金量”的国内外奖项,“影视行业中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斗都被纳入了,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个别不在“菁英人才”认定条件范围内的特殊人才,“1+3”文件规定,经罗湖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提名,并由区“菁英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可直接予以认定。这样人性化的制度安排将降低人才被遗漏的几率。
据悉,通过认定的“菁英人才”将享受到罗湖提供的住房安居、创业、融资、研修、子女入学、健康管理、父母居家养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为了给“菁英人才”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罗湖区将委托社会组织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人才申请各种优惠扶持待遇提供全程专人代办服务。
为保证政府服务和资金投入的有效性,真正起到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菁英计划”还明确了实行人才任期制,建立人才考核、续评、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