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总产值19348.83亿元,比2015年增长7.35%;增加值5428.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4%;贡献税收807.3亿元,占第二产业税收的比重达5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3个百分点……
这一串亮眼数字是2016年深圳市先进制造业的成绩单。
然而在漂亮数据背后却是不久前深圳市政协在调研报告中对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出的多项预警。“深圳外迁企业已不再是低端落后的制造型企业,还有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深圳要当心产业陷入‘空心化’!”
一边是看似乐观的系列数据,一边是市政协经过4个月的调研分析出的诸多挑战,这究竟折射出一个怎样的深圳先进制造业发展境况,未来深圳先进制造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日前,结合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关于推动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现状
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50%
一直以来,先进制造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根基所在。
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市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9348.83亿元,比2015年增长7.35%,增加值5428.39亿元,增长8.5%,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4%。先进制造业贡献税收807.3亿元,同比增长15.3%,占第二产业税收的比重达5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3个百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长为推动深圳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的主力军,智能装备产业开始领跑全国,行业领军企业不断涌现。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深圳科技型企业已超过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037家,预计2017年有望达到1万家,一支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正在形成,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尽管如此,深圳市政协的调研报告却显示,深圳先进制造业正面临诸多挑战。“高不可攀的房价,高杠杆的金融体系,高支出的经营成本……无一不冲击着深圳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深圳土地资源短缺也成为制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数据显示,深圳辖区面积仅相当于一个县域规模,在4个一线城市中,仅相当于北京的1/8,上海的1/3,广州的1/4,目前深圳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
“相比发达国家,深圳先进制造业人才结构也极不合理。”报告以宝安区为例指出,宝安区制造业就业人口230.38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的70.7%。在这些人口中,实际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0万人;中级工占24.3%,高级工及以上仅占10.1%,呈较明显的金字塔形状。而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技能人才的结构一般为:高级工占35%左右,中级工占50%左右,初级工占15%左右,呈两头较小,中间较大的橄榄形特征。
报告认为,深圳市以初级工为制造业人才主要支撑的人才结构,限制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高度。
除此之外,深圳市先进制造业人才问题还体现在存量人才流失严重,大量人才返回非一线城市发展;二代企业家转行投资,难以坚守制造业阵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