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大的资源是,最大的潜力是创新潜力。”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共出现45次,成为当仁不让的热词。昨日,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省发改委、省科技厅、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大学及人福医药等来自政府部门、高新园区、高校、企业的代表,共论湖北创新发展的成功探索。
创新改革:武汉创新改革3年突破
如果说创新是湖北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则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9月,武汉被确定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在深入分析武汉市的比较优势后,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制定完成。方案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在内的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点的主战场,围绕要素驱动路径依赖严重、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政府与市场定位不清晰、创新者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需要有关部委授权突破现行政策、法规的改革事项。
按照方案既定目标,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产业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制、财税、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等方面取得改革突破,形成可向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
新兴产业:去年营收预计破万亿元
李乐成介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他透露,预计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8.5%。
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已连续多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光通信、软件、激光、智能终端等领域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企业数突破1100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即将成为新兴的千亿元产业。生物产业产值可达2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了激光装备、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3D打印、应急救援装备等新兴产业成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新亮点。
互联网+: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
李乐成表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我省还不断强化“互联网+”产业发展,鼓励传统行业的重点生产企业进行互联网改造和智能化提升,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专项行动,统筹布局建设省内物联网和工业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
同时,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在制造业产品研发与设计、生产装配与过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品牌与售后服务等全流程的集成应用。支持省内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玩具等消费品工业企业,通过互联网与零售门店引入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建立柔性、快速响应、定制化生产模式。
创业投资:加大争取国家支持力度
李乐成介绍,为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我省成立了10亿元的全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引导基金规模已扩大到50亿元。
同时,我省不断加大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支持力度。截至目前,我省已获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基金共11只,基金总规模共计28.17亿元,截至去年底已完成设立的10只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共计投资项目65项/次,合计投资金额10.6亿元。
为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去年省发改委先后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84项,精简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8%。在襄阳、宜昌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实施内资工业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投资审批联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