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沃锐猎头报道:国内外的交通形式虽有利于我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但专家学者认为,在市场竞争如火如荼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专家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挑战:
挑战一:由于轨道车辆不同制式之间的竞争,市场前景不确定性较大。从轨道交通车辆制式来看,有单轨、轻轨、快轨、地铁、有轨电车等五种。“各个城市在选择轨道交通时,会比较不同制式的轨道车辆优劣及其与当地特征的适应性等,这都可能导致重庆轨道车辆产业发展市场前景不明确。”专家学者认为。
挑战二:由于推广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国内各城市对单轨车辆独特优势的认知尚未形成共识。专家们认为,跨座式单轨非常适合100万及以上人口规模的大、中等城市。但重庆对这些优势的分析、宣传和彰显仍然不够,其特点并未被全国诸多大、中城市交通管理或决策者所认识到。
挑战三:由于联盟组织相对松散等问题存在,重庆轨道制造产业尚未整合形成较强的整体竞争力。重庆轨道制造产业虽然已经做了100公里单轨,而且也组建了产业联盟,但是整个产业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到建设、到营运尚未整合形成很强的整体竞争力。
挑战四:PPP模式的推进也给我市单轨车辆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我市主城区中远期轨道线路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已开始,初步规划新建13条新线路(包括支线),将于2020年前后陆续启动建设。从当前国家和市政府对PPP的政策走向来看,预计这些线路将全部或大部分采用PPP模式发包。
挑战五: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应高度重视专利申请与布局问题。“目前,制约重庆轨道交通制造产业走出去的专利障碍在于专利申请起步晚,专利数量少。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单轨交通领域专利申请3850件,国内仅233件。”专家学者表示,发达国家常常对我国企业涉及知识产权的贸易和投资设置障碍,而我国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面对竞争对手的侵扰,往往不善于应对,被迫放弃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