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动港澳青年来深创业就业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8-05-08
69

  这种创业的成功案例和团市委关注粤港澳三地青年在创业就业方面的需要密不可分。如何发挥共青团组织和联系服务青年人才的优势,破除内地与港澳间的制度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带动三地青年主动融入、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深圳共青团的重要课题。

  推动港澳青年来深创业就业

  深圳早在30年前就吸引无数港人北上,带来了深圳特区的首次起飞,也促成了两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与融合。

  但来深创业就业并非毫无屏障。根据共青团针对300名港澳青年样本开展的问卷调查反馈,港澳青年来深就业创业还存在诸多不便。60%受访者认为在内地登记就业创业的手续办理繁琐。由于对内地政策不了解,港澳青年通过中介申请内地创业的相关证照,而申请创业补贴或创新补助的中介费则高达申请资金的30%-40%。此外,在社会福利的落实、从事行业等方面也存在障碍。

  基于上述问题,团市委提出建议探索推出“港澳青年人才绿卡”,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思路,比如在深圳指定区域内探索试点港澳青年人才绿卡和电子绿卡,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体验。针对在前海梦工场内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创业青年、创业团队港澳成员和企业选聘的港澳青年技术人才等,提供包括人才信息化管理、政策导航功能、交通便民功能、金融服务功能、医疗便民功能、保险服务功能、公益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功能、特惠服务功能等。具体来看,需要提供更便利就业举措。一方面,结合“香港大学生暑期来粤实习计划”“展翅计划”,为港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IT、金融、通信等热门行业的实习岗位。另一方面,探索在大湾区内政府机构的非机要核心岗位,设置部分聘任制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供港澳青年报考,出台机关和企事业招聘港澳人士具体办法,并为招聘港澳青年专业人才的企事业单位设置专项补贴,招聘人数达到总职工人数5%的企业可适当减少增值税征收额,鼓励当地企业招聘港澳青年。

  构建更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也十分重要。一是放宽港澳居民在内地创业的业务范畴及工商限制。放宽非服务业行业限制,探索撤销服务业准入规定、港澳人士外资审批限制,为港澳青年获得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二是在首批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在大湾区范围内创建更多经过政府认证、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港澳青年相对集中的创业孵化基地,形成“雁阵式”青年交流融合工作格局,为港澳青年提供针对性创业扶持。三是通过培养计划组建面向港澳青年的创业导师团队,推动成功企业家和港澳创业青年结对互助。四是由政府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的银行、天使投资人、私募基金、融资担保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扶持基金”,为来粤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贴息贷款、股权投资等金融支持。

  不断增强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不仅仅是对港澳青年来深创业有诸多优惠政策,深圳对青年人才还秉承着包容、开放的态度敞开怀抱。深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胆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五湖四海纳贤、不拘一格引才,不断增强城市人才实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刘坤是一名31岁的海归小伙子,从网上偶然搜索到X-space国际青年创客峰的相关信息后,他决定把公司落户深圳。他和他的团队专攻无人机在保险行业中房屋定损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深圳是最适合创业的城市,城市有活力,大疆等电子类高精尖企业在此落户,政府扶持力度很大。”刘坤谈到自己将公司落户深圳的初衷,“我们有很多国外客户,深圳对外贸易的政策比较好,地理优势很明显。”未来,他希望以美国房屋理赔为基本盘,将图像识别技术落地国内。

联系我们

*
*
*

最近更新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